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熔岩河洞(Lava River Cave)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熔岩河洞(Lava River Cave)

離開熔岩崗,不久就來到附近的熔岩河洞(Lava River Cave)。這個火山熔岩造成的熔岩洞,已有八萬年的歷史。就地球年代而言是很'現代"的, 但對現代人來說,這是很早很早以前發生的事。

熔岩河洞的守衛亭

提著瓦斯燈準備入洞。洞內很冷,需著厚衣。
熔岩河洞洞口


  • 熔岩河的由來
熔岩河洞是在1889年一位當地名叫迪爾曼(Dillman)的居民打獵時發現的,所以又稱為為迪爾曼洞。這個洞是當年火山噴發時,流出的熔岩產生的洞穴,長達1.5公里,平均離地面深30米,洞穴裡面終年維持攝氐4.4度。所以迪爾曼就將它當做自家的冷藏庫,將狩獵到的鹿肉冷藏在洞裡,維持了將近32年。後來由於所有權改變,輾轉回到國家森林局的手中,仍成為國家紀念園的一部份。1921年改名為熔岩河洞。

岩河洞的形成完全是噴出的火山岩漿所造成。幾十萬年前,在奧勒岡州中部地區因地殼薄弱,岩漿不斷反覆噴發,形成不同的火山口。噴出的熔岩蓋覆整個大地。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約一萬至十萬年以前。這種熔岩​​特別輕、特易流動,夏威夷人稱之為pahoehoe。帕荷荷横流,堆積的厚度達約30公尺,比現在到處生長的龐德蘿莎松還高,所以有些熔岩河流就會依地勢而形成,接近表面的部份會很決冷卻和硬化,形成自然的熔岩管道。當熔岩停止噴發後,原有的熔岩就會出清,留下了顯著的隧道稱為熔岩管(Lava Tube)。

進入洞內,亂石成堆
洞內有梯階進入較深的地方

熔岩河洞也是熔岩管的一種型式。當時這種大量熾熱的岩漿沿著一個山溝流下,最後被整個熔岩覆蓋。由於其上部因接觸空氣逐漸冷卻後,即形成堅硬的表殼。但山溝內的岩漿仍然依地勢而往下流動,構成自然的管道。經過幾百年的運作過程,岩漿流過的通道變成很大的岩漿洞,等到岩漿流盡後,一個很大的岩洞就在地底下形成。現在整個本德(Bend)地區,誰都說不準到底還有多少這樣的岩管仍然存在地底下而未被發現。

  • 洞內的沙
熔岩河洞的周圍地區降水量約457毫米。幾萬年以來,降雨和積雪融化的水已經滲透山洞頂部土壤和裂縫,有些熔岩上層的沙會逐漸滲入洞中。經年累月的結果,部份的岩洞裡已為細沙所充滿、覆蓋,隨著年代更久遠,這部份的岩洞已無從追尋。

熔岩河洞也是因水分滲漏較嚴重,冰雪的漲宿使部分洞頂壁坍塌,露出洞口,否則當年迪爾曼也不可能發現這個洞穴。這個洞口其實並不是當初的火山口,而是整個岩洞中間的一段。因此,熔岩河洞有兩個方向延伸的入口。主洞是俄勒岡州已知最長且未重疊的熔岩管,朝西北方向呈下降的坡度,整個1.5公里的長度中才下降60公尺。岩漿最終抵達附近的迪修特斯河(Deschutes),並造成幾個堰塞湖。另一個洞口則在東南方向延伸,略呈上坡約457米。但這一部份由於石頭鬆散,危險度較高,並不對外開放。

  • 進洞的準備
由於洞內沒有燈光,伸手不見五指。除前段有設安全鐵梯外,也沒有任何設備。必須自備探照燈,或花五美元租一盞瓦斯燈。室內因終年維持攝氏4.5度,所以必須穿載防寒衣服。由於行走的表面是凹凸不平,最好穿健行鞋。整個洞長1.5公里,只有一個出口,所以來回須有走三公里路的能耐。當然中途可以鍜羽而歸。若自帶燈具,必須確定能一直維持電力。否則電池用盡時,就必須摸黑,若沒有其他遊客的光線幫忙,可能會找不到出口。

  • 倒塌的走廊(Collapsed Corridor)
洞穴入口的地面有一大洞,稱為倒塌的走廊。這是因為火山岩屋頂和牆壁經水氣侵蝕後掉落所形成的,亂石成堆。由於洞口的溫度冬天可能達到零下,所以大部分岩崩發生在這一區域。落下來的岩石堆積成巨石堆,不易攀爬。還好這一段有設有安全護梯,參觀者要沿著安全護瀾走下一段,之後再緩步上來。在樓梯底部是較低溫的區域,冬季滴水在地板上,會形成鐘乳冰柱,蔚為奇觀。只是這個洞穴在寒冷的月份通常不開放參觀。

手拿著照明燈,這是唯一光明的依靠

到處亂石成堆

這都是頂層塌下來的石頭

也有這樣的火山岩

  • 回音廳(Echo Hall)
離洞口約300米,地面轉為平坦,洞面加大,高度達18米,洞寬15米,等於一個大廳,幾乎可以容納幾部大卡車,此段稱為回音廳。因為牆壁光滑,壁面均勻對稱,講話的聲音會在巨大的洞穴中反射、迴盪,在黑暗裡,顯得特別怪異。這裡設有一張長板凳,就是讓人坐下聽聽自己說話的回音。

在部份的牆壁上可以看到殘存熔岩流過的痕跡,而且歷經不同的時期。熔岩流有圓形的突出結構,岩石刻畫熔岩流面的殘痕。回音廳大約在入洞後457米處結束,此處有一個解說牌,說明其位置的上方應該是97號公路通過。


回音廳相當寬敞

在此說話會有回音

兩面牆壁被熔岩刮削,留下歷史痕跡


  • 矮橋區( Low Bridge area)
過了97號公路的標誌後,立即進入矮橋區,其洞高忽然下降到不及1.8米,身材高大的人可能要稍微低頭。走在這樣的洞裡,好像進到一個巨人的大腸裡一樣,令人感覺怪異。這段斷面縮小,顯然當年的岩漿流速變快所致,但也可能熔岩流在此轉彎。當大部分的熔岩流盡後,留下被困在管內的熱氣。這些高溫氣體對管壁再加熱,會使隧道壁的火山岩再度熔化。被熔化的內壁經冷卻後,會留下有光澤的釉面。這個區域內也會產生一些火山岩的鐘乳石,或稱為熔岩石(lavacicles)。其形成有兩種型式:一為空心的圓筒吸管,由逃逸的氣體形成;一為錐狀的吊墜,由熔化的熔岩由天花板或牆壁滴落形成。

矮橋區洞面縮小

洞穴在此略有轉彎


  • 雙管區(Two Tube Turnnel)
在離入口610米至760米之間,整個洞分成上下兩層,稱為雙管區。此時管路開始縮小,分上通道與下通道,並且間歇性的互通。顯見熔岩在此兩管內流動劇烈,幾乎形成亂流。當熔岩流的水位降低時,熔岩新表面冷卻硬化,又會形成另一個新的洞天頂,因此造成另一個較小的管路存於較大的管路內,或大管路內有小管路的奇特現象。

雙管區好像照大腸鏡時所見到的腸道

上下分兩個洞穴

洞中有洞,別有洞天


  • 沙花園(Sand Gardens)
沙花園離入口約914米處。這裡的地面幾乎被沙土覆蓋。此砂從何而來?有人認為這個洞穴一定在何時與河流相通,因而帶入泥沙,所以被稱為熔岩河洞。實際上有點穿鑿附會。這些沙是水滴經年累月帶入洞中,經歷數千年的水一滴一滴地將沙子送進來的,不是經由河流。

沙子是細火山灰,是6,600年前附近一座叫梅紮馬(Mazama)火山噴發出來的。後經雨水和融化的雪水將這些灰分從表面通過岩石裂縫一次一粒地的往洞內沉積。有時候,洩漏的雨水較多時會在洞內形成一個小池,使沙子可以攤開在地板上。如此,經過幾百年的聚沙成塔,終於形成一個現在可看到的沙園。外觀不見得稀奇,但這是經不斷的滴水所造成沙尖頂的聚落,有其時間的珍貴性。由於形成不易,而且相當脆弱,現在林務局將此沙園圍起來,加以保護。

離此沙園往內約674米的洞穴開始充滿沙粒。一路上,洞穴的高度更低,最後整個洞穴完全被沙所封住。約在1930年有兩名男子不死心,往內試著繼續把沙挖出,挖了95米,最後還是放棄。有興趣的遊客可以繼續往前挺進,但必須手腳並用才能進入,通常需要至少30分鐘。

沙花園有些形狀已遭破壞

經年累月形成特別的沙筍景觀

現在沙花園已經建有護欄,防止遊客踐踏而損毀。


  • 後記
回程比來時路快多了,但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這樣的山洞裡,四週黑漆漆,伸手不見五指,不見明月高照,不見星光璀燦,比較不同的是,偶而還會從遠處看到另一遊客的瓦斯燈,把自己的影子放大在洞穴之中,但走過了又歸黑暗。

在這樣的洞裡,人的感覺會如何呢?是在地獄裡嗎?假如光明與黑暗,可以分別出天堂與地獄,那這裡應該是所謂的地獄吧。在這樣漆黑的洞裡,所有的形象都憑著自己的想像,自己腦海裡浮動的影像。

走回頭唯一安慰的是洞口的光,由小小的光逐漸放大,讓你更鮮明地意識到,人生還是有特定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